(1)全面掌握临床、口腔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并有所专长。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熟悉国内外本专业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熟练运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于临床实践,积极开展本专业新技术、新业务。
(2)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深入了解本专业的疑难病、罕见病的诊治技术。具有丰富的本专业临床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熟练正确处理本专业相关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主持救治危急重症病人,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诊断、治疗、手术、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3)将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个人提供与随机抽取方式,选取5份申报人主治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进行评价。
(4)利用病案首页等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相关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等维度科学评价申报人执业能力水平。将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操作难度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和次均费用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副主任医师职称满5年且现受聘于相应层级工作岗位;
(2)具备大专学历,取得副主任医师职称满7年且现受聘于相应层级工作岗位。
(1)解决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或临床诊治过程中的疑难、复杂、重大问题、技术难点等形成的有一定代表性的高质量临床病案报告、手术/操作视频、专题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公共卫生服务报告等。
(2)开展本专业医疗卫生新技术或新项目推广使用的报告等。
(3)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形成的与本专业相关且具有转化价值的技术专利、著作权等。
(4)结合本专业临床实践,在公开出版发行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编写的著作等成果。
(5)主持的科研课题,获得的科技成果奖或教学奖励等。
(6)结合本专业临床实践经验及当地群众健康需求创作的普及率高、实用性强的科普作品。
(7)主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工作形成的本专业技术规范、卫生标准、行业标准、诊疗指南等。
(8)通过带教一定数量的下级专业技术人员形成的人才培养报告。
(9)其他可以代表本人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的业绩成果。